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立德树人

课堂质量打磨|丛禹月:《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中的教与学

2024.03.08            浏览量: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布鲁巴克

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金融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以及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树立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建立大局观以及系统化思维,具备基于大数据解决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将来的升学和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课程教学创新解决的教学中 痛点问题。

1、数理知识薄弱、理论基础不扎实。

本课程授课的对象为民办院校的本科学生,数学和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然而《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又是一门学科融合性极强的交叉性课程,涉及到经济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2、阅读文献能力不足,学习专注性和投入度需要加强。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主要通过业务的学习识别风险、采用理论及模型度量风险并基于实证结论管理风险。完成课程目标的前提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和文献,对于研究的范式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先模仿在创新,需要学生针对不同的风险及案例保持持续学习和投入。

3、对行业发展动态不敏感,不能及时发现企业面临的真实问题。

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最终是服务实体经济和行业,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对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及学生的就业都有重要的影响。金融领域和行业的快速发展,课本内容可能滞后于行业最新发展,仅依托教材内容开展教学,缺乏真实世界的案例分析,不能提供行业内部视角,限制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缺乏解决实际金融风险的能力。

4、重塑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高要求以及各类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预防、管控与处置在该课程核心教学内容中的重要性,需要对传统仅以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为考核依据的评价体系进行精准化重构,提高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注重过程性考核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时的课堂自主阅读、深度思考、交流表达,鼓励广度化的课外阅读,进行合作学习。

二、突出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全面反映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创新思路和具体举措,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授课内容采用分类分层次教学,实施因材施教。

在课程内容重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及学习目标不同,采用分层分类教学。除了正常授课外,针对金融风险研究感兴趣、有考研意愿和将来致力于从事风控工作的同学成立课程Seminar,在课程任务、文献阅读、作业要求、慕课学习、实验报告、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分层安排,并在课下进行不定期的辅导和交流。同时成立小组长学习班,对于小组作业和实验报告的完成进行及时的沟通反馈,对于作业完成中的难点问题,对小组长进行一对一培训和答疑,再由组长带领全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

2、课程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1)构建闭环的知识学习路径,强化基础知识和理论学习。

采用慕课自学与思考+课堂反馈及讲解+课下复习与归纳+课堂回顾与讨论的闭环学习模式,通过不断学习,反复训练,提供相应的经典阅读文献,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借助教学软件和工具,把复杂的模型简单化,强化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针对学生数理基础相对不足的特点,通过研究故事导入理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公式和模型,借助excel spsseviewspython等软件,简化模型推导过程,提升学生借助专业理论和结构化模型分析和解决分析的能力。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解决金融风险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①利用行业发展评述项目,引导和培养学生对行业前沿发展的关注度和敏感度,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开展案例教学:建立案例库,通过案例进行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③引入虚拟仿真模拟实验平台:与北京润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流动性风险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模拟金融机构运营的真实场景,增加学生的行业环境的体验感,以真实场景学习风险测度方法以及数据可视化,基于实证结论完成风险管理方案。

实施实验教学,利用金融实验室和Csmar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通过模型的构建,数据的处理与挖掘,完成实验报告,解决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与行业对接:安排学生利用假期进行顶岗实习,真实体验企业运营过程。

⑥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使用Tronclass和中国大学Mooc和腾讯会议,开展线上学习、互动、研讨,头脑风暴,集思广益;

3、课程学习采用BPL开放式的教学组织模式

本课程根据金融专业培养目标建立五大知识模块,以OBE的教育理念为基础采用“提出问题+风险识别+风险度量+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以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形成“教学内容+经典案例+金融计算+实验操作”四维一体的教学模式;依托省级实验示范中心,构建以“虚拟仿真项目+实验平台+学科竞赛”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4、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教学模式

积极与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沟通交流,挖掘校企双方的契合点和利益对接点,进行校企共建实验室、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横向课题、技术创新服务、培训交流、挂职锻炼等项目的合作。通过产教融合,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金融机构的交易过程实现有效对接,提升校企双赢的达成度,在更大范围内促进产、学、研良性互动发展。通过校企共享优势资源共建实验室、合作授课,共同完成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的风险管理方案,助力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构建育人、就业、发展、资源等多方面的合作平台。

三、通过运用案例式、项目式或者情景式进行教学设计,相关数据、案例等证据可靠分析,说明问题解决的情况和效果,并分析其推广应用的价值

1、学生投入度逐步提高。学生创课的访问量,个人作业及实验报告完成的质量、学习考试成绩出现逐步提高的趋势。学生逐渐养成了课前10分钟预习,课中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小组讨论,课后主动找老师同学请教或召集组员共同完成作业、互助学习。

2、依托技术开发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模拟金融企业真实场景和运营过程。虚拟仿真实验系统通过问题理论知识闯关测试、人物对话情景再现、实验参数设计、风险结果测算、实验结果展示等互动式教学,从知识、能力、技术、创新四个维度保证学习效果。虚拟与实体、指导与操作有机衔接,仿真平台的体验性和考核机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模仿职场环境,使用行业真实数据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在虚拟到仿真的全过程中得到提升

 

3、以赛促教,赛教融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投入度。学生以课程知识为基础参加各项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在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获三等奖,在全国高等院校经管类实验教学案例大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学生可以沉浸式、体验式地在大赛中学习,赛前研磨、赛中成长、赛后充电,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激发。

4、教研联动协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课程建设需要勤于思考勇于钻研精于打磨。根据课程建设目标,师生在授课和学习过程中,对本课程的认知、思考和研究不断加深,并根据聚焦的主题开展了大量文献学习和研究,在论文发表、课题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学生完成实验报告300篇以上,以本课程所学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完成毕业论文100篇以上,与教师合作完成与课程相关的论文并发表10余篇,参与课题研究4项,极大提高金融学学生专业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为今后的考研考公及学历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5、校企合作成效显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据时代金融风险管理实训校企共建课程”进行校企课程共建。将企业的真实项目转变成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招行银行、广发银行等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共同进行课程研发、课题研究等。每年半数以上学生都能获取金融领域职业资格证,教师团队FRM资格1人,CFP资格1人、高级CHFP1人。

   

6、学生高质量就业水平不断提升。

5年,学生进入500强企业、考研考公、国外升学人数稳步提升,通过校园招聘进入银行工作的学生增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尤其在数据处理能力、职业综合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评价较高。

四、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切入点

以科学系统性为准则,提炼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提升团队全面教学能力。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大局。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培养学生树立风险防范的思维和意识,坚持社会安全稳定的底线,树立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和思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金融风险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同时要加大对课程团队的培训学习和教改项目研究力度,以适应时代对教师在思政育人的要求,提升全面教学能力,探索课程思政资源科学融入教学的规律与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正确三观教育。


------- 友情链接 -------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