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9 浏览量:
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了“智能+”的重要战略:“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基于此,2019年3月12日,阿里巴巴研究团队发布了《从连接到赋能:“智能+”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报告从四个方面展开:从“互联网+”到“智能+”;“智能+”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智能+”让生活更美好;“智能+”助力全球化与经济治理。
智能商业:先行者的脚步
据统计,截止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10亿,年增长率为14.4%,网民使用率为73.6%。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5.92亿,较2017年底增长17.1%,使用比例达72.5%。移动消费人群占到整体网购人群的97%。而同期全国网上零售额约9万亿,占整体社会零售占比为23.6%(2018社零总额约38.1万亿)随着消费者及消费场景的数字化、智能化,涌现了各式各样的商业新业态新模式。
供给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数据+算力+算法”的技术改革,快速的和消费端高效协同,精准匹配,产销合一。使得智能商业中服务消费展示出三大特征:低成本实时服务海量用户;满足每一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快速迭代、自我更新、自我提升。未来,商业行业中营销活动将会精准定向,产品会获得实时反馈,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也会大大缩短,并且会盘活消费者资产,将线上线下的会员信息打通,持续运营品牌粉丝。
智能金融:助力全球普惠金融
《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中提出:“全球20亿成年人无法享受正规金融服务,没有机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世界银行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17亿人口无银行账户,但是这其中有11亿人口(约占2/3)拥有手机。也可以看出,虽然普惠金融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依然必须通过数字金融服务来弥补普惠金融的不足之处。据不完全统计,移动支付可以提升商家60%+的收银效率,降低商家1.05%的交易成本;对消费者来说,移动支付,人脸识别,助力电子政务,让群众最多只跑一次;对小微企业来说,3分钟申请,1秒钟到账,0人工干预有效的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贵、烦”。
智能金融时代,以AI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改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与成本,融合AR/VR技术、生物识别、语音识别及及全息投影技术,根据不同客户风险偏好和投资意愿,提供智能配资策略,用规模化、商业可持续化的供给满足海量化、碎片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正在成为促进普惠金融最有效的路径,科技创新将逐步应用到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
除此之外,报告还给出了智能医疗、智能农业、智能家居、智能出行、智能精准扶贫等行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及未来趋势,最后给出了智能治理,提出依靠市场、相信科技的协同化、自动化、全球化的治理方案。
报告中各行各业的智能+发展,给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心各位老师就未来行业的新趋势提出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