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新闻动态

教学反思 | 只要有心怀学生的信仰,我们的行动就有力量

2023.07.07            浏览量:

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因为新冠疫情阴霾的散去而不同于往年。大学校园恢复了以往的活力与生机,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教学秩序得以正常化,师生终于可以在教室重逢,重新开启被疫情多次打断的教学活动。然而,从本学期开学至今,学生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自主学习等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却表现出普遍的学习倦怠现象。通过与所任课班级同学交流,与学院同事之间讨论,对此现象产生了一些思考。谨以此文,供自己反思。


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倦怠是指:沮丧、疲乏、焦虑、抑郁、迷惑、无力等消极的心理表现。在疫情结束后,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倦怠现象,很大程度上也印证出消极的学习心理,与往常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态度,有本质上的区别。


在从事本学期《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目前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因心理变化产生的情绪波动,焦虑、烦躁甚至抑郁等消极情绪,学习积极性减弱。按照防控政策要求,大学校园采取封校管理,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生活空间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在生活和学校中的不适应,从而引发各类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


二是未能及时转变学习方式。在宿舍上网课成了疫情期间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学习方式,而网课教学具有缺乏师生互动和监督性的特性,使得学生极易产生学习惰性与被动性,久而久之形成学习倦怠现象。学生未能及时完成心态的调整和学习方式的转换,“身在教室,却心有旁骛”。师生迅速回归到课堂教学正轨中,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是“躺平”思想普遍存在。就业形式严峻,考研“内卷”等因素,严重挫伤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读书无用论再次甚嚣尘上。社会热议话题“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正是对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择业现状的真实写照。很多即将毕业的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选择“躺平”来逃避现实压力。

针对上述三种现象,我认为应从实际出发,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和解决。首先应遵循两个基本的原则:


一是要从疫情后学生的身体、心理发生诸多变化等现实因素综合考量,从实际出发。如不能科学、正确的认识学生学习生活的现状,就无从谈起解决学生学习倦怠的现象。


二是要建立教师先进行自我修正,再帮助学生调整状态的工作思路。教师在疫情时期同样也存在着的生活节奏以及工作方式的重大变化,教师应先完成自我修正,将疫情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尽快消除或降到最低。



应对和化解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在学院层面

一是邀请专业心理咨询教师,面向各年级所有学生开展团体性心理辅导等心理健康干预活动,帮助学生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包括重新判断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和状态。


二是通过开展各类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型学生活动和比赛,促进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师层面

一是应把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重新引导到课堂学习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分组学习的习惯,达到自我约束和互相督促的效果;


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全面提升自我,尽可能多的锻炼组织、沟通、合作能力,及时的转变校园生活状态;


三是帮助学生强化时间管理意识,重新梳理和规划学习任务,每个任务都应在计划的时间完成;四是要培养专业的思维,用专业的思维去考虑和解决问题,用专业的思维去克服就业焦虑和“躺平”思想,帮助学生重新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和价值观。



当然,在后疫情时代,作为教师我们要思考的远不止这些,高等教育也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无论如何,只要有心怀学生的信仰,我们的行动就有力量。


金融与数据科学学院教师  

王嘉丽随笔

2023.4.23


------- 友情链接 -------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