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新闻动态

校友会客厅|从欧亚校园到科研新途的成长纪实:孟欣的追光之路

2025.07.08            浏览量:


正值西安欧亚学院建校三十周年之际,这所始终秉持“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高等学府,已累计培育出逾十万名兼具扎实专业素养与卓越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时代背景下,数据科学学院的学子们凭借扎实的专业学识,在各行业领域中崭露头角,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从欧亚学院校园中孜孜不倦的求知者,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道路上锐意开拓的探索者,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19级毕业生孟欣的蜕变历程,生动诠释着欧亚学子 以专业为舟、于实践中破浪的奋进精神。这份成长答卷不仅镌刻着个人逐梦的坚定足迹,更为学弟学妹们点亮前行灯塔——怀揣热爱笃定深耕,以拼搏为翼振翅翱翔,每位追光者都能在自己的人生星空中绽放独特光芒。




校友介绍





图片

采访人: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24级 刘洋婕

校友:孟欣

孟欣,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19级毕业生,现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在校期间专注于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同时积极参与科研训练与项目开发,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与建模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从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到模型训练与优化的完整流程。通过课程项目、比赛实践及科研课题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深层次科研与工程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1

校园篇: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故事




Q

学长,有没有一段校园经历,现在想起来还特别有感触的,愿意分享一下?

A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当时我和两个队友都是建模新手,对比赛规则和技术都不熟,也没有现在的AI工具,所有东西都得自己摸索。备赛时,白天上课,晚上就泡论坛、刷视频,硬啃建模和编程。那段日子压力很大,但看着团队一点点进步,很有成就感。

我们靠专业知识和拼劲,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了从分析赛题、建模、处理数据到撰写论文的全过程。虽然最后没拿奖,但这段并肩作战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和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也为我后来做科研打下了基础。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心潮澎湃。





Q

学长可以分享一下在大学期间高效学习的方法吗?

A

我觉得高效学习的关键在于三点:

1.边学边练,及时巩固:学新知识时,我会先看教材或视频搭好框架,但绝不只看不动。我会立刻动手做题,在实践中加深理解、查漏补缺,让知识真正内化。

2.选对环境,专注投入:学习环境很重要。相比寝室,图书馆安静、干扰少、氛围好,能让我更快进入专注状态,效率自然更高。

3.提前规划,养成习惯:为了用好图书馆的时间,我会提前规划好每天的任务和时间。这样能让我心无旁骛,长期坚持下来,学习效率提升了,自律的习惯也养成了。




Q

学长,在母校求学期间,有没有特别想感谢的人?他们给了您哪些帮助?

A

在求学路上,有许多人让我心怀感激。首先特别感谢我的毕业论文导师孙景教授,在我备考、写论文和应对疫情压力的艰难时刻,孙教授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我专业指导——从论文框架到数据论证都严格把关;更在我焦虑迷茫时,用温暖的关怀和鼓励给了我坚持的力量。他的支持,像灯塔一样指引我度过了那段艰难时期。

同时非常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无条件的包容与支持,做我最坚实的后盾,让我能安心追梦。还要感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老师们打下了我的专业基础。也很感激我的舍友和好朋友李艾璇,我们在学业上互相鼓劲,一起奋斗的经历让那段时光格外珍贵。

正是这些温暖而坚定的支持,托举着我不断前行。这份情谊,我会永远铭记在心,并转化为继续努力的动力。




图片




2

考研篇 :披荆斩棘,终见曙光




Q

备考过程中,有没有哪个瞬间让您特别想放弃?您是怎么调整心态,重新投入学习的?

A

有的,在备考冲刺阶段,疫情突然反复。学校只允许考研考公的学生留校,我和几个舍友留在宿舍复习。但很快,一位舍友确诊,我也被紧急送到隔离酒店。那段时间压力巨大。一边是迫在眉睫的考试,一边是未知的健康风险,独自困在酒店房间,对着厚厚的复习资料,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无助,“放弃”的念头真的挥之不去。

转机是和父母视频通话的时候。他们完全理解我的处境,没有给我压力,而是给了我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正是这份来自家人的坚定力量,驱散了心里的阴霾,让我重新稳住了心态,咬牙坚持了下来。




Q

学长在读研期间,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的?

A

读研期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第一次真正投入学术研究时,面对海量英文文献的无力感,更不知如何提炼创新点来写论文。为了攻克这个难关,我采取了几个关键步骤:

1.善用工具,高效入门:初期大量借助AI工具辅助阅读文献,快速抓取核心内容和逻辑,突破语言和理解障碍。

2.梳理脉络,把握前沿:主动梳理本领域的研究脉络,精读领域内顶刊的最新成果,分析同行的创新点,思考如何借鉴或转化。

3.深度沟通,迭代提升:在论文撰写全程与导师保持高频、深度沟通。他总能精准指出问题,引导我如何批判性思考、提出独立观点、设计严谨实验,推动研究从构思一步步落地成稿。




图片




3

展望篇:

欧亚人的成长接力与未来共筑




Q

对于母校未来的发展,您最期待有哪些突破?

A

我对母校未来发展最大的期待,是能在本科科研能力培养体系上取得突破。读研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科研思维和方法需要在本科阶段就开始打基础。具体建议是:

搭建师生科研平台: 鼓励更多本科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推广项目制学习: 让学生在真实的科研项目中,掌握文献调研、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核心技能。

这不仅能让欧亚学子更早接触学术前沿、积累实践经验,更能为他们未来无论是深造还是就业,都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助力更多优秀人才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Q

对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您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A

尽早明确目标!无论是考研、考公还是就业,方向清晰了,你的努力才有焦点和动力。

大学时光转瞬即逝。早定目标,才能早行动。该补的短板抓紧补,该攒的经验提前攒,该做的准备充分做,别等到毕业才被动应对。

同时,别怕尝试和走弯路。只要你保持上进之心,主动规划,每一步努力都不会白费,都在为你的理想添砖加瓦。目标清晰 + 脚步坚定,是我大学最深的体会。

愿你们都能找准航向,坚定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




4

逐光篇:

以学为翼,续航科研新程




孟欣的升学轨迹如逐光航线,生动诠释 “专业深耕×实践赋能×科研启航” 的进阶逻辑——从欧亚学院数据科学学院课堂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途,他以专业课程为锚,筑牢学科根基;借科研训练为刃,磨砺思维锋芒;凭项目实践为舟,锤炼应用能力。

这一路径为学弟学妹们投射出清晰的前进航标:课堂夯实大数据理论与技术基石,实践贯通“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全链条,科研锚定前沿方向锻炼创新思维。当更多后来者循此路径,携校园积淀的专业底气、实践打磨的实干韧性奔赴深造或职场,数据科学的学科价值,终将在人才成长与产业需求的双向奔赴中,凝聚成照亮未来的闪耀光谱。



------- 友情链接 -------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