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1
浏览量:
正值西安欧亚学院建校三十周年之际,这所始终坚守“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高等学府,已悉心培育出逾十万名兼具深厚专业积淀与出色实践魄力的优秀人才。在金融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数据科学学院的毕业生们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在各领域发光发热,用奋斗与智慧描绘着精彩的职业画卷。
从欧亚校园潜心钻研的学习者,到金融岗位上沉稳干练的对公客户经理,经济统计学专业2019级毕业生张翔溪的成长轨迹,生动演绎了欧亚学子 以专业为锚、在职场中破浪前行的实干精神。这份成长不仅记录着个人奋斗的坚实脚印,更为学弟学妹们指引了方向——秉持初心深耕领域,以实干为桨勇毅前行,每个追梦人都能在自己的职业赛道上绽放别样光彩。
校友介绍
采访人: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24级 杜怡乐
校友:张翔溪
张翔溪,经济统计学专业2019级毕业生,现任职于中国工商银行西安北大街支行对公客户经理,日常负责对公客户结现、信贷业务。工作任职期间参与了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回购型保理贷款发放项目、西安市安居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资产运营贷款发放项目。
在校期间,张翔溪深耕经济统计学领域。课堂上,他深研统计学原理与经济模型精髓;课堂外,则主动钻研数据分析工具应用,并密切关注金融前沿动态,大量研读行业报告与案例。这份对知识的执着探索与持续积累,不仅铸就了扎实的专业功底,更淬炼出严谨的逻辑思维与敏锐的数据洞察力。这段不断精进、厚积薄发的求学经历,为其日后在金融职场中从容应对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用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稳步提升的实力,刻下了奋斗青春的鲜明注脚。
1
校园篇:专业筑基,实践淬火
学长,回顾在欧亚的求学时光,哪段经历对您的职业选择产生了关键影响?
担任统计协会会长和带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是我成长路上的关键转折点。在主导多个调研项目落地的过程中,不仅系统提升了数据分析能力,更锤炼了高效的团队协作、沟通技巧和复杂问题的拆解能力。这段经历让我清晰锚定了职业方向,积累的实战经验更是后续职场发展的核心基石,赋予我将数据洞察转化为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能力。
学长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什么独特的学习方法或习惯可以分享?
回顾大学学习,我总结了三点对我帮助巨大的方法:
1. 目标拆解,对抗拖延:面对复杂任务,我会将其量化拆解为明确的子目标,制定时间节点并逐一攻克,用结构化执行精准把控进程,有效规避拖延陷阱。
2. 思维碰撞,启迪新知:学习绝非闭门造车。我特别注重与同学的深度讨论与观点交锋,在多元视角的碰撞中,汲取灵感、验证思路并拓展认知边界。
3. 运动赋能,续航高效:规律运动是我保持高效学习的关键调节器。如篮球、骑行等,不仅强健体魄,更能快速清空思绪、恢复心智敏锐度,保障我以最佳状态持续投入学习与挑战。
2
职场篇:破局挑战,锤炼本领
学长,从校园走向职场,您认为最需要提前打磨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我认为“敏捷迭代能力”和“体系化协同能力”是职场通关的核心密钥。职场要求从“解题思维”转向“动态解法”,需快速消化新知识、适应新规则并持续输出价值。同时,高效协同远不止清晰表达,更在于精准消除信息差、整合跨领域资源驱动目标落地。建议学弟学妹们在校期间沉浸式参与跨学科团队项目,锤炼系统性协作思维;主动争取高质量实习,在真实商业场景中感知节奏、验证能力。这些实战预演能显著缩短职场适应期,为职业赛道上的加速助跑奠定认知与能力基石。
学长,在职业生涯中,您遇到过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如何克服的?
刚入职时,我曾接手一个时限严苛、体量庞大的重点项目。初期因实战经验断层,推进迟滞、压力陡增。意识到单打独斗行不通后,我立刻启动双轨攻坚。首先,精准借力,破冰前行:主动锁定团队资深专家,精准求教核心卡点,基于他们的经验图谱迅速重构流程、优化攻坚路径。其次,高强度定向补位:每天下班后系统恶补关键业务模块与技能盲区,将理论缺口快速转化为实战弹药。
经过近一个月昼夜兼程的冲刺,项目不仅逆袭进度,更以超预期质量交付。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职场中遇到困境不可怕,保持持续学习的热情以提升能力,同时放下顾虑主动求助以借力破局,才是快速成长的核心密码。
回顾您的职业发展,您认为是哪些因素促成您走到现在?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
1.扎实的专业基础是核心优势。大学期间接受的系统统计与数据分析训练,为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根基,使我在实际业务中能够高效处理数据、精准分析问题,显著提升了工作效能。
2.丰富的团队协作经验是重要助力。在参与分行比赛过程中,通过与同事的深度配合与默契协作,积累了高效沟通、协同攻坚的实践经验,深刻理解了团队协作对于达成目标的关键作用,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并推动共同任务的完成。
3.持续学习的态度是成长动力。始终保持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热情,能够快速适应行业发展与工作内容的变化,有效应对各类新挑战,为自身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提供了持续支撑。
3
展望篇:洞见未来,寄语新程
学长,您如何看待校友之间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校友之间的互助合作,是维系校友网络生命力的核心纽带,其重要性体现在个体成长与群体发展的双向价值维度中。从个体看,依托共同求学背景形成的信任基础,前辈可向后辈分享经验、对接资源,后辈也能为前辈带来新视角,实现双向赋能,助力突破发展瓶颈。对群体而言,互助合作能凝聚力量,形成行业影响力,反哺母校建设,构建“个体发展—群体共进—母校赋能”的良性循环。因此,校友间的互助合作既是个体突破局限的重要途径,也是维系群体凝聚力、提升整体社会影响力的关键支撑,其价值在长期发展中会持续凸显。
作为从欧亚走出去的学子,对母校未来的发展,您最希望看到哪些方面的变化?
我对母校未来的发展有以下几点期待:
首先期望母校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机制,通过系统性布局与多元化举措,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以弥合校园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衔接缝隙。
其次建议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推动校企联合开发案例分析课程,将企业真实运营场景、行业前沿问题转化为教学素材,助力学生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
最后倡导常态化组织企业参访、行业沙龙等活动,邀请企业资深从业者分享一线动态与职场要求,帮助学生直观了解行业趋势、岗位标准及职业路径,为从校园到职场的平稳过渡奠定基础。
学长,您想对母校和正在努力奋斗的学弟学妹们说些什么?
母校是我成长的摇篮,感恩母校多年来的悉心培育,从知识传授到品格塑造,从平台搭建到资源赋能,每一份成长都浸润着母校的关怀与支持。衷心祝愿母校在新时代的发展征程中,持续深耕教育事业,培育更多栋梁之才。
对于正在努力奋斗的学弟学妹们,我想说:大学时光是人生积淀的关键阶段,希望你们珍惜校园中的每寸光阴,扎实筑牢专业根基,同时以开放的心态探索多元可能,在实践中明晰兴趣所向,找准职业坐标。职场征途难免遭遇挑战,但只要秉持精进之心与正向态度,脚踏实地前行,终将在不懈奋斗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与成就。
4
灯塔篇:轨迹领航,赋能前行
张翔溪的成长轨迹如稳舵行船,清晰展现“专业筑基×实践砺能×职场拓维”的进阶之路——从经济统计学的理论课堂,到中国工商银行的对公业务前沿,他以扎实的统计分析能力筑牢专业根基,借实习实训打通理论与金融实务的壁垒,用客户对接与方案设计的实战历练实现职场破局,一步步完成从校园学子到行业骨干的蜕变。
这一路径为学弟学妹指明前行方向:课堂深耕统计学与经济学理论,实践打通“数据处理-业务分析-决策支持”链路,职场聚焦行业需求锤炼解决问题能力。当更多学子循此路径,带着校园培育的专业功底、实践锻造的应变能力投身各行各业,数据科学的育人价值,终将在个人成长与行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中,汇聚成驱动未来的蓬勃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