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躬耕育桃李,初心如磐启新程。西安欧亚学院即将迎来建校三十周年。三十年来,学校始终致力于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成为思想孕育的土壤、资源连接的平台,更是一所不断进化的“理想大学”实验场。
站在数字经济浪潮之中,西安欧亚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坚持“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专注培养契合企业真实需求的实战型数据人才。在「DS实习生:请回答」的专栏背后,正是欧亚数据科学学院学子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企业所用的真实能力展现。他们积极投身企业实战一线,以专业的技术能力和敏锐的业务洞察,展现出数据学子独有的职业素养与创新活力,用真实的项目成果,持续为数据分析行业注入新鲜动能,贡献数据智慧。
今天,一起跟随经济统计学专业2022级任晓雅的脚步,见证她如何从“零经验”新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AI训练师,在三个月里以500帧视频、16公里车道线和90%准确率,交出一份属于欧亚人的青春答卷。
采访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22级 王悦怡
实习生:任晓雅
专业:经济统计学专业2022级
实习单位:金隽(陕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个人荣誉:计算机二级证书、市场调查大赛证书、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国家三级裁判证、陕西省红十字应急救护证书,以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证书、笔记大赛院级三等奖、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志愿者证书等志愿者证书。
实习期间,担任人工智能训练师工作,后任临时工艺质检,三个月内逐帧标注500帧视频并提速至日标1200框,完成QA语料标注140条/日准确率超90%,单日精准标绘16公里车道线并PS处理30-50张图像,同步质检返修保障数据质量,获甲方认可。
最深刻的转变在于责任维度的升级。在学校,学习是个体行为,容错空间较大;而在职场,每个工作环节都牵动着团队成果与客户价值。以数据标注为例,即便是细微的误差都可能影响整个AI模型的训练效果——这种对精准度与专业性的严苛要求,让我真正理解了职场人的责任重量。
主要有三个考量:
1.知行合一——经济统计学是高度应用型的学科,我希望通过实战检验理论,比如将课堂上的统计建模转化为真实的商业洞察;
2.与行业赛跑——AI时代行业迭代加速,早一步接触真实业务就能更精准地调整学习方向;
3.试错红利——实习期是成本最低的职场探索阶段,既能验证职业兴趣,又能暴露知识盲区,为秋招抢占先机。
你觉得专业培养或课程学习对于你的实习工作有哪些有用的帮助?
在陕西金隽的实习充分印证了数据科学学院“以学生为中心、以雇主为导向”的育人理念。学院“课程+实践”的双轨模式,将《统计学》《金融统计分析》等课程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统计理论帮助我精准控制视频标注误差,Excel技能成为金融质检的高效工具。更重要的是“项目化+协作式”的培养方式,通过短学期实训、社团活动等机制,让我提前适应职场节奏并养成持续改进的工作习惯,真正实现了从学习到实践的无缝过渡。
印象最深的是PS图像优化项目。作为创始团队成员,在缺乏成熟标准流程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参考案例掌握了关键技术,实现了单日处理30-50张达标图像的工作量,还获得了甲方认可。这个从零开始建立标准的过程,让我收获了独特的成就感。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挑战,并通过课程所学和主动调整逐一克服:
1.提升视频标注效率与精度
初期单帧标注耗时超3分钟且易出错,我运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的“流程拆解法”,将标注分解为“目标识别→边界框选→类别确认→临时存档”四步,并优化快捷键操作。两周后,单帧耗时降至1.5分钟,错误率显著降低。
2.优化QA语料提问深度
起初20%的问题因过于简单被退回。我结合《市场调查实务》的“5W1H提问法”,将“有几辆车”升级为“高峰时段车流量变化趋势”“车辆减速的可能原因”等深度问题,并参考课程“同伴互评”模式,请同事审核优化。最终,优质问题占比提升至50%以上,实现了从“完成任务”到“创造价值”的转变。
3.解决PS复杂图像优化难题
面对逆光、多雾画面时效果不佳,我回顾选修课及社团学到的“分层调整亮度”技巧,拆分高光/阴影通道单独优化,并参考课程笔记调整画笔、填充参数。通过“分层处理+精准调参”,最终高效完成优化任务,深刻体会到课堂知识是职场问题的“解决方案库”。
4.适应职场心态与节奏
初期因角色转换产生压力和疲惫感,我采取三方面调整:首先是延续学习习惯,将课程中的“每日复盘”应用于工作,及时优化流程;其次是构建支持网络,主动向同事、导师请教,同时与亲友沟通缓解压力;最后是平衡工作生活,规划运动、阅读等放松时间,保持高效状态。 这些方法帮助我将压力转化为成长动力,顺利完成职场新人的心态转型。
这段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的真谛。每一个数据标注的精准度都直接影响模型效果,培养了我对工作极致的严谨性。同时,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理论必须落地实践的价值,团队协作与沟通的重要性,并由此明确了未来在数据处理领域的职业发展方向。
对于零实习经验的大三同学,如何高效准备第一份实习?
对于刚开始找实习的大三同学,建议选择能结合专业知识的岗位,比如统计专业可考虑数据相关岗位;简历要突出竞赛经历、专业技能(如Python、SPSS)和校园实践,并尽量量化成果;面试前需了解公司业务,准备与岗位相关的技能案例,重点展现自己的学习能力。
很多同学担心没有经验就找不到好的实习单位,你怎么看?有什么建议?
其实没有经验也能找到好实习,关键要转换思路,我当初就是零经验起步的。建议同学们重点展示可迁移能力,如统计软件操作、竞赛中的分析思维,并通过网课提前补足岗位基础技能;在简历和面试中,用课程项目替代实习经历,同时突出你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态度。企业更看重的是潜力而非经验,保持自信很重要。
学弟学妹们,实习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建议你们:第一,把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将统计模型应用到业务场景;第二,保持持续学习,数据领域技术更新快,每周都要充电;第三,培养职业素养,建立质量意识和时间观念;最后,主动创造价值,用数据洞察为团队提供新思路。实习不仅是积累经验,更是塑造职业人格的过程,期待你们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实习生,我深刻体会到数据科学学院“理论+实践”的培养模式带给我的成长。实习让我完成了从课堂学习到实战应用的蜕变——面对新任务时,我学会通过复盘迭代提升;遇到难题时,主动请教前辈少走弯路;始终保持严谨,因为每个数据都关系着最终成果。我期待将所学转化为真正的产品价值,与团队一起用技术创新服务用户,在实践中持续精进专业能力。
任晓雅用三个月的实践,将课堂上的经济统计知识转化为真实项目的价值,从逐帧标注到数据质检,她用严谨与坚持证明:零经验并非阻碍,而是可塑性的开始。西安欧亚学院数据科学学院三十年如一日深耕应用型教育,正是为了培养这样的实践者——能将理论转化为行业标准,让潜力成为生产力。愿每位学子带着好奇与笃定,在每一行代码、每一组数据中锚定自己的坐标,用专业能力为数字发展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