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躬耕育桃李,初心如磐启新程。西安欧亚学院即将迎来建校三十周年。三十年来,学校始终致力于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成为思想孕育的土壤、资源连接的平台,更是一所不断进化的“理想大学”实验场。
站在数字经济浪潮之中,西安欧亚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坚持“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专注培养契合企业真实需求的实战型数据人才。在「DS实习生:请回答」的专栏背后,正是欧亚数据科学学院学子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企业所用的真实能力展现。他们积极投身企业实战一线,以专业的技术能力和敏锐的业务洞察,展现出数据学子独有的职业素养与创新活力,用真实的项目成果,持续为数据分析行业注入新鲜动能,贡献数据智慧。
今天,一同跟随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202班王荣的经历,见证她从掌握Python、机器学习理论的学生,成长为能衔接数据与业务的职场人,用跨团队协作、数据整理分析的实际行动,交出一份属于欧亚人的奋斗答卷。
采访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24级杜怡乐
实习生:王荣
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202班
实习单位: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实习岗位:数据运营助理
个人荣誉:2023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2024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省级二等家、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二等奖、“互联网+”校赛三等奖、数据科学学院“英语之星”。

日常参与在线教育类App的内容运营与活动策划,主要负责课程上线前的内容审核与排期,协调教研、设计及开发团队,确保课程按时上线。
在校期间,学习“python基础语法”、“机器学习基础”,“文本信息处理”等科目,建立良好的数据思维逻辑,同时自学Excel高级函数与数据分析基础,关注用户增长与转化策略。并且在课余时间尝试搭建个人知识星球,分享学习笔记与运营经验,拓展人脉资源,为后续深入项目运营岗位积累实战经验。
从校园环境进入职场,你觉得校园生活和职场生活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学院致力于培养“数据+业务”的双语者,通过项目式学习,真实企业项目进课堂等方式,助力我们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机会;而职场中目标是 “业务价值落地”,比如我当前负责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项目,最终目标不是做出一份漂亮的可视化报表,而是要通过数据挖掘找到用户留存率下降的核心原因,并提出可落地的优化方案,关注 “解决了什么问题”。二者另一显著差异在于推进动力:校园阶段常有教师监督引导完成学习任务,而职场中需依靠个人自主驱动达成工作目标。若因任务繁杂遗漏某项工作,可能面临领导的批评反馈。
当学生思维和职场思维产生碰撞时,你是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的?
在校期间,学院主导的自主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培养模式,让我在教师梳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参与专业项目实践主动探索知识应用。比如在数据分析课程的项目式学习中,我需要自主调研业务场景、设计分析路径,这为我职场的主动探索思维埋下了伏笔;步入职场后,学习模式需进一步转向深度主动探索。作为职场人,不仅要深耕自身负责的业务模块,更需主动去了解完整的业务链路。此外,公司的发展背景、项目的核心目标等宏观信息,也是构建职业认知的关键部分。而这些维度的关注,正源于学院“以雇主为导向”的培养理念,让我在校期间就开始有意识地关注业务价值与行业动态,这对我快速适应职场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初你为什么选择这份实习?目前岗位做的工作,和你预想的一样吗?
目前的岗位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这份工作不会涉及模型的构建,而是数据的整理与清洗,而且它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比预想中更 “贴近业务一线”。我原本以为会专注于后台数据处理,但实际工作中需要频繁与运营、产品团队沟通,比如参与运营活动的 “前期数据预估”(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活动带来的用户增长)、“中期效果监控”(实时跟踪活动数据,及时调整策略)、“后期复盘总结”(分析活动成败原因,为后续提供参考)。学院对我们全方位的培养使我可以更好地适应这种 “数据 + 业务” 的工作,让我不仅提升了技术能力,还培养了业务思维,对 “数据如何驱动业务” 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首先,需要熟练掌握Python、R等主流的数据科学编程语言,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建模。其次,要有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预处理、数据可视化等。例如,使用Pandas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用Matplotlib、Seaborn等库进行数据可视化。最重要的是,需要能够从数据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数据背后的业务逻辑。
作为性格偏内向的人,我认为职场中最大的挑战是与领导及同事的沟通协作。尤其作为实习生,在办公室场景中,常面临难以融入团队氛围的情况——同事间的交流有时如同“加密对话”,频繁夹杂专业术语,容易让人产生疏离感。此时,若能主动倾听他们的沟通内容,在适当的闲聊场合坦诚提出自己的疑问,不仅有助于更快理解团队语境、融入集体,还能向他人展现积极学习的态度,留下良好印象。
对于还没有实习经验、担心求职竞争力的同学,你有哪些具体的行动建议?
既要扎实学好数据专业的硬本领,更要主动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找到 “数据能解决什么问题” 的答案 —— 因为未来职场需要的不是 “会写代码、会建模的工具人”,而是 “能让数据产生业务价值的解决者”,提前把专业能力与实践思维结合,毕业时才能更从容地拥抱想要的工作。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不要局限于课本知识,多参加实践项目和竞赛,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作为一名西安欧亚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的学生。实习期间,我得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这种实践经历对于我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在学校里,我们学习了许多算法和模型,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技术,以及如何调整模型以适应实际数据。数据科学领域日新月异,新的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在实习期间,我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实习是连接学校与职场的桥梁,它不仅让我获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也为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期待将这些经验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王荣凭借扎实的专业积累与主动探索的态度,将课堂所学的Python、机器学习等知识转化为实习中的实战能力,从课程内容审核到活动数据预估、复盘,在“数据+业务”的融合中深化认知。西安欧亚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始终坚守“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育兼具技术素养与业务思维的实战型人才。愿更多数据科学学院的学子 以笃实与创新,在数据领域找准方向,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