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2
浏览量:
三十载躬耕育桃李,初心如磐启新程。西安欧亚学院即将迎来建校三十周年。三十年来,学校始终致力于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成为思想孕育的土壤、资源连接的平台,更是一所不断进化的“理想大学”实验场。
站在数字经济浪潮之中,西安欧亚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坚持“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专注培养契合企业真实需求的实战型数据人才。在「DS实习生:请回答」的专栏背后,正是欧亚数据科学学院学子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企业所用的真实能力展现。他们积极投身企业实战一线,以专业的技术能力和敏锐的业务洞察,展现出数据学子独有的职业素养与创新活力,用真实的项目成果,持续为数据分析行业注入新鲜动能,贡献数据智慧。
今天,一起对话 2022 级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刘深业,听他分享在亚信科技(陕西)售前解决方案岗位的实习故事——从运用统计建模、数据分析技能助力项目方案制定,到复杂业务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他用行动诠释了统计专业知识在科技企业售前领域的价值,也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从校园到科技企业职场的宝贵参考。
实习生介绍
采访人:经济统计学专业2024级 刘哲阳
实习生:刘深业
专业:经济统计学专业 2022 级
实习岗位:亚信科技(陕西)售前解决方案实习生
核心经历与荣誉:
“正大杯”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陕西赛区本科组一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陕西赛区本科生组二等奖;陕西省首届中小学生跆拳道联赛 “优秀志愿者”;参与第四届、第五届美团商业分析精英大赛。
以下图片请滑动查看
PART1 角色转变:
从校园学霸到职场新人的思维跨越
Q
从校园到职场,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职场与校园的核心差异在哪里?
A
加入亚信科技担任售前岗位后,我深刻体会到一种责任升级:从自我负责到价值闭环, 校园里作业可以修正、考试允许试错,而职场中一份方案的数据偏差可能直接影响客户决策,每一个交付物都牵动着团队成果和客户信任;从单线学习到多维作战,售前岗位要求技术理解力、业务洞察力和客户沟通力的 “三位一体”,不仅要拆解产品技术逻辑,更要将其转化为解决客户痛点的商业语言,最终目标是推动商机落地。这种强结果导向的协作模式,是校园里未曾有过的实战体验。
Q
刚开始做售前时,有没有觉得学校学的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不太匹配?你是怎么快速适应的?
A
确实遇到过这种情况。比如在学校学统计模型时,重点都在理论推导和算法准确性上,但实际工作中客户更关心的是“这个模型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实施成本是多少"”。为了适应这种转变,我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跟着资深同事拜访客户,学习他们如何解答客户的实际问题;二是每天抽一小时研究产品手册,把技术参数和业务场景对应起来;三是遇到不懂的就带着具体问题去请教技术团队。这样大概两周时间,就完成了从理论思维到解决方案思维的转变。
PART2 专业实战:
统计学在商业场景中的高光时刻
Q
在实习中,你是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
A
在实习中,我成功将统计方法转化为业务价值,例如通过关联规则分析用户消费数据,发现“奶茶与烘焙产品存在62%的强关联性”,据此设计的组合套餐最终实现销量提升30%,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职场数据分析的核心在于将统计模型转化为可落地的商业策略,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
Q
在统计专业学习中,哪门课程和哪次实践经历对你的实习帮助最大?为什么?
A
对我而言,《多元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两门课程奠定了我的数据分析基础,而“正大杯”市场调查大赛则提供了宝贵的实战演练机会。
《多元统计分析》教会我建立变量间关系的核心逻辑,比如在分析促销活动效果时,能准确识别销量与促销力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处理多重共线性等实际问题;《机器学习》课程则让我熟练掌握了关联规则、随机森林等实用算法,这些方法在用户行为分析和销售预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正大杯”市调大赛的经历,我们团队从零开始完成微短剧对西安文创产业影响的完整调研项目,这个经历让我提前熟悉了职场项目从需求分析到成果汇报的全流程,因此在实习中开展用户调研时,我能快速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方案,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这些学习和实践经历共同构建了我的专业能力体系,使我能将统计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
PART3 能力升级:
从理论模型到商业解决方案的蜕变
Q
这段实习经历给你带来的核心成长是什么?对未来发展有何意义?
A
这段经历让我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跨越。首先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学会了以业务问题为出发点开展数据分析,比如面对销量下滑时,会先定位具体问题维度再寻找数据支持,真正建立起问题驱动分析的实战思维;其次是积累了包括多源数据融合在内的完整项目经验,这些能力不仅增强了我的求职竞争力,更让我明确了在消费或互联网领域发展的职业方向,未来希望成长为能够用数据解决商业问题的专业人才。这段经历赋予我的不仅是技能提升,更是用数据创造价值的底层自信。
Q
在职场成长路上,你最想感谢学校或学院提供的哪些支持?这些支持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A
最想感谢学院提供的三大支持体系:竞赛指导、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以及个性化发展建议。
在竞赛方面,武君老师不仅指导我们优化统计建模大赛的分析逻辑,还协助对接企业获取真实数据;在课程实践上,《机器学习》的校园消费分析和《市场调查实务》的社区调研项目,让我掌握了从问题定义到解决方案落地的完整流程;此外,李欢老师根据我的兴趣特点,给出先夯实传统模型再拓展大模型的个性化学习建议,这些支持都让我在进入职场前就建立了扎实的实践能力基础。
PART4 成长锦囊:
统计学子的职场进阶指南
Q
作为统计学专业的学长,你觉得哪些核心能力是学弟学妹们进入职场前必须掌握的?
A
建议重点培养四个方面的实战能力:
工具技能:Python、SQL和Excel这三大件必须熟练掌握;
建模能力:不必贪多求全,但要把1-2个常用模型研究透彻,既要懂原理,更要会结合实际业务调参优化;
数据预处理:职场中80%的时间都在处理数据清洗工作,这是保证后续分析质量的基础;
业务沟通:要学会用业务语言表达分析结果,比如把“RMSE = 0.8”转化为“预测误差控制在8%以内,完全满足业务决策需求”。
这些能力培养好了,就能快速适应职场的数据分析工作。
Q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就业环境下,你对统计学专业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职业发展建议?
A
首先,夯实专业基础是关键。在校期间要重点掌握统计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论,同时精通Python、SQL等必备工具的实际应用,确保技术能力扎实可靠。
其次,通过实战验证能力。建议参加1-2个全国性数据分析竞赛,并在项目中突出“运用XX模型解决XX问题,实现XX效果”的具体价值,避免简历上空洞的“熟练掌握”表述,用实际成果证明自己的潜力。
最后,保持持续进化。数据领域技术迭代快,建议每周投入3-4小时学习行业新技术,同时坚守统计学数据驱动、严谨验证的专业底线,培养将统计思维与业务场景结合的能力。
记住,扎实的统计功底加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应对职业不确定性的最佳保障。
学长有话说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经济统计学学长,我认为统计学真正的价值在于应用。在欧亚学院的四年里,正是通过一次次竞赛和实习的实战历练,让我从最初连数据都找不到的“小白”,成长为能独立完成数据分析的专业人士。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课堂上学到的每个公式、每个模型,都能在真实商业场景中创造价值。
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被“零经验”或“理论脱离实际”的担忧束缚。把每次作业当作项目来做,把每个竞赛当成实战演练,珍惜每个实习机会。你们现在积累的每一个案例、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会在未来成为职场上的独特优势,统计学的魅力就在于用数据说话,而这份能力需要你们从校园就开始培养和打磨。
数据赋能:
一位统计专业学长的成长启示
从全国统计建模大赛到企业数据分析项目,刘深业同学完美诠释了统计学从理论到实践的价值转化。作为西安欧亚学院数据科学学院的优秀学子代表,他的成长轨迹印证了学院“产教融合、学以致用”的培养理念,这正是造就新时代数据人才的关键。
在数字化浪潮中,统计专业学子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待更多同学能以刘深业为榜样,在数据海洋中锤炼专业本领,用统计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让数据价值在真实场景中绽放光芒,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统计人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