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未来,洞察赋能成长。西安欧亚学院数据科学学院以“雇主导向,学生中心”为育人理念,持续践行“数据+业务”双语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推动数据挖掘与商业应用之间的深度融合。「Data Insight」专栏通过系统解析行业白皮书、追踪市场动态、解读热点现象数据等多维度内容,旨在搭建连接数据分析与产业实践的沟通桥梁。栏目将定期分享热点数据研究成果与行业解决方案的创新实践,为数据从业者、企业决策者及学术研究者提供参考与启发。在这里,数据价值与行业智慧相互赋能,共同助力数字化转型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在智能汽车竞争日趋激烈的2025年,小米YU7的上市成为舆论与消费的焦点。它延续了小米品牌的科技光环,并迅速跻身多地热销榜,引发广泛关注。
然而,一个更有意思的问题是:
谁在买小米YU7?
他们购买的,是一辆车,还是对品牌的信任?
近日,数据研究机构杰兰路发布了《小米YU7首批车主画像研究报告》,通过覆盖48个城市、160份有效样本的调研,为这群“新势力车主”描绘出了详细的画像。这份报告不仅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持,也揭示了一个有趣的趋势:首批YU7车主并非以科技发烧友为主,而是更务实、更主流的消费群体。
本文基于杰兰路的研究结果,并参考了Bilibili博主 @一苒一刻 的精彩解读,从数据视角带你看懂这场“从粉丝到大众”的品牌转型。
在大众印象中,小米汽车的第一批车主应该是“科技发烧友”——那些对智能驾驶、语音控制、座舱互联充满热情的先锋用户。杰兰路的研究结果却出乎意料:YU7车主最关注的因素并不是科技功能,而是性价比、实用性和外观品质。科技感排在第五位,且得分与第六名服务相差不多。
这表明,YU7车主买的不是技术,而是“看起来有科技感的车”。他们喜欢“新”,但这个“新”更多指的是新造型、新品牌、新体验,而非算法或芯片。正如报告所言:“他们是追逐新潮的消费者,但他们追逐的‘新’,是生活方式的更新,而非技术的突破。”
在进一步的促购原因调查中,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尽管智能座舱是促进购买小米YU7的第四大因素,但从影响购车的重要程度来看,与科技高度相关的“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两项得分分别仅为4.3分和3.9分,远低于质量安全的4.8分、外观设计的4.7分和续航表现的4.6分。
而在实际使用体验中,YU7车主对智能功能的满意度仅为4.1分(倒数第二),对性价比的评价甚至只有3.9分(倒数第一)。 这意味着,哪怕YU7的硬件参数足够亮眼,用户的心理期望依然更高——他们要的不只是功能,而是“科技感+实用性”的平衡。
或许可以这样总结:YU7车主不是技术控,而是理性新潮派。他们希望汽车看起来足够前卫,但在选择时依然以性价比为锚点。在他们眼中,YU7是一辆新潮又稳当的车,而不是一台移动的智能终端。
如果说YU7车主在理性中带着一丝浪漫,那么这份浪漫,大部分来自小米品牌本身。数据显示,购买YU7的车主中,仅有1.8%的人对小米品牌不关心或不了解,以及本次购买YU7的车主中,54.3%的车主表示是因为信任小米品牌才购买YU7,而“纯产品驱动”的比例仅为40.9%。也就是说,尽管消费者口头上强调“理性选择”,但最终拍板的,仍是品牌信任。
杰兰路的报告指出,这种信任来自小米多年的品牌积淀。在智能手机、家电、生态链产品的持续积累下,小米已经成为“国民品牌”的象征。这种信任在造车领域继续延伸,成为YU7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更有趣的是,从车主的手机品牌分布中也能看出这种信任的延续。除去市场份额居首的苹果外,使用小米手机的YU7车主占比达28%,超过华为、OPPO、vivo三大国产品牌份额之和。这意味着,YU7车主群体对小米的品牌认同感明显高于普通消费人群。
此外,95%的YU7车主曾购买过其他小米生态产品,如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智能电视等。品牌信任在生活场景中被多次强化,进而转化为汽车购买信心。
可以说,YU7的成功不仅源自产品性能,更来自品牌信用的延展性。在智能汽车市场中,信任正成为最稀缺的竞争资源。
杰兰路的调研显示,YU7的首批车主群体有着鲜明的新世代特征。他们年轻、有活力,对生活方式有明确偏好,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收入群体”。
平均驾龄:5.6年(行业均值8.9年)
一年内新司机:17.1%
首次购车用户:50.6%
平均年龄:27.7岁
换言之,这是一群刚刚步入社会、经济独立但仍处于消费扩张期的年轻人。他们中大多数人驾驶YU7时,车上只有一两个人,因此对后排空间、后备箱等传统家庭用车指标并不敏感。
在消费观念上,他们更倾向于即时满足而非长线积累。YU7车主的平均家庭税后年收入为31.4万元,仅略高于行业均值(27.2万元),但YU7均价在29.4万元。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最有钱的一群人,却是最敢花钱的一群人。
这群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度高、购买决策速度快、对外观与设计敏感——他们追求的不仅是出行工具,更是自我风格的延伸。他们代表着一种新的消费态度:“不想被定义,但想被看到。”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YU7车主的年轻化与悦己消费趋势高度契合。他们更愿意为舒适、审美和智能体验付费,而非为房产、储蓄和安全资产买单。他们把汽车视作生活方式的表达媒介,而非单纯的代步工具。
有趣的是,在对比小米首款SU7与YU7车主群体在品牌选项中的细分选项时,会发现一个微妙的变化。两者在年龄、学历、婚育状态上的差异不大,但在品牌情感强度上却出现了明显分化。
SU7车主中,80.2% 看重创始人的个人魅力,64.4% 认同小米品牌价值观;而YU7车主更关注“品牌口碑”、“知名度”,情感驱动性明显下降。这说明,小米汽车正在经历从“信仰消费”向“大众消费”的自然过渡。早期SU7车主像是骨灰粉,为理想买单;YU7车主则更像路人粉,他们认可品牌,但更注重产品体验与理性比较。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发现小米SU7的早期购买用户中,无一例外都买过小米产品,但是YU7的用户中有5.5%从来没有用过小米的产品。
从发展角度看,这种从热爱到理性的转变,是品牌成长的必经阶段。YU7的市场表现,标志着小米汽车正逐步从情感品牌过渡为社会品牌。
杰兰路的报告让我们看到,YU7车主群体年轻、务实、有审美,对科技有期待但不过度依赖。YU7的热销,并不只是“雷军效应”,而是品牌信任与用户心理之间的共振。在智能电动车迈入全民时代的当下,竞争的焦点已不再仅是技术参数,还有信任、设计与生活共鸣。
1.杰兰路.《小米YU7首批车主用户画像研究》[EB/OL].上海:杰兰路,2025-9-10[2025-10-13]。https://mp.weixin.qq.com/s/g0-NmGoPnkPEceQqxX70BA
数据科学学院智研研究院,专注于行业研究及数据洞察分析,依托大数据技术与商业场景融合,为企业提供专业研究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欢迎合作交流。
联系人:席老师
地址:西安欧亚学院数据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