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浏览量:
随着人工智能重塑产业格局,如何让专业学习精准对接职场需求,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命题。
一直以来,西安欧亚学院数据科学学院经济统计学专业持续推进“数据+行业”产教融合改革,《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导论》课程是这一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AI+统计”方向不断深化以《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导论》为代表的课程建设创新,先后引入大模型应用、智能数据分析工具实训等模块,打造“理论、实践、应用”一体化教学范式,持续探索面向未来的职业型人才培养路径。
10月31日,经济统计学专业依托《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导论》课程,开展“企业导师进课堂”活动,中国人民大学数据与人工智能研发实验中心应用创新工委会主任杨波担任主讲嘉宾,为学生带来一场融合技术演进、产业实践与职业发展的深度分享,助力学生锚定职业发展方向。

01
技术演进:从“专精”到“多模态”,解码AI产业进化路径
杨波老师从技术底层出发,解析了AI大模型如何从垂直领域的“专精化”,逐步向轻量化、垂直化、多模态方向进化。“这一轮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大型模型的爆发,就像小孩学会走路后突然能写出精妙的文字——当数据量逐渐增大,它的能力边界也在飞速拓展。”他结合技术发展历程,将AI的进化类比为人类大脑智能的形成,“全球人工智能的爆发,其实是在复刻‘数据-模型-算力’协同驱动的智能诞生逻辑。”
从2023年到2025年,短短两年半时间里,大量AI技术与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杨波老师以实例说明,如今的AI不仅能在单一任务中做到极致,更能在图像、语音、文本等多模态交互中实现自然融合——比如一款手机端的AI摄像应用,能自动识别拍摄场景并生成解说,用户还能以自然语言与其对话调整参数,这种进化让AI技术的落地场景变得更加多元,也为产业应用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

02
职业破局:企业视角下的AI人才成长指南
杨波老师带领经济统计学新生探索企业Agent智能。课堂上,他用通俗案例拆解技术逻辑,从需求分析到模型搭建逐步引导。他现场为大家用大模型操作演示,尝试设计简易智能交互场景,将理论落地实践。杨波老师耐心解答疑问,鼓励大家大胆创新,让新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AI魅力,快速入门企业Agent核心知识,为未来职业发展埋下种子。

03
思维碰撞:企业导师答疑,厘清成长困惑
问答环节,李英燕老师就目前经济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及职业规划向杨波老师提出学生们心中的疑惑,杨波老师结合企业招聘与培养经验解答:“AI重塑工作方式,经济统计学专业学生需立足专业,学好专业课程,结合专业特色,学会用AI工具放大自身优势,就能在就业竞争中抢占先机。”现场交流让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知更具针对性,大家都收获满满。

学生收获
“下午参加的“拥抱AI新纪元”讲座,让我深感AI大模型多模态进化与轻量化趋势迅猛。大模型在业务落地的‘短板’与解决方案,如外挂知识库、Prompt改写等,启发我思考AI在产业智能化的潜力。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需夯实基础,培养跨界思维,才能在AI时代把握机遇。”
统本统计2502韩佳晨
“今日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大模型正重塑产业经济结构。作为经济统计专业新生,我意识到数据采集与分析将迎来革新,统计方法需适应智能化趋势。这激励我既要夯实专业基础,更要关注技术变革对经济数据分析的深远影响。”
统本统计2502严冰
“AI重塑产业的磅礴力量令我震撼。参加‘拥抱AI新纪元’讲座后我深刻认识到统计与AI融合的广阔前景,决心夯实专业基础,积极拓展技能,力争在数据驱动的创新浪潮中把握机遇、贡献价值。”
统本统计2501车苏坛
结语
专业成长既需明晰方向指引,亦需夯实贴合职场需求的技能积淀。本场讲座作为重要领航,已为学子锚定专业发展路径;后续专业导论第三模块将接续赋能,以沉浸式体验带领大家解锁AI实用技能,从AI+Excel优化数据分析,到AI+音视频激发创作活力,每一项技能训练皆紧扣西安欧亚学院“以企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亦是经济统计学专业深耕“数据+行业”产教融合路径、搭建“校园到职场”进阶桥梁的生动实践,敬请期待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