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2
浏览量:
在大学课堂的传统图景里,《机器学习基础》总是与严肃的讲台、抽象的公式紧密相连。然而,数据科学学院的教师们正以其创新实践,生动颠覆这一刻板印象。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课堂上,教师们巧妙运用AI技术,将课程知识点转化为一场网页闯关游戏,让硬核的专业教学与轻松的破冰活动完美交融,引爆课堂新活力。
1
破冰活动:AI生成的互动新体验
想象一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新生们不再进行千篇一律的自我介绍,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网页游戏展开互动:
智能抽奖系统
AI根据关键词类别自动分组,中奖同学分享对专业术语的理解

“你比我猜”升级版
结合专业术语的互动游戏,边玩边学

“谁是卧底”专业版
用“考研vs考公”等贴近学生生活的词语,激发讨论

“达成共识”决策游戏
锻炼思维敏捷性,增强团队协作

游戏如同一艘高效的破冰船,在欢声笑语中便瓦解了初见的陌生感,并完成了专业概念的“前置启蒙”。而AI辅助生成的游戏界面,不仅视觉精美、体验流畅,更将教师从繁重的筹备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了教学资源开发的“轻量化”与“高品质”,让创新真正变得可持续。
2
机器学习教学:
闯关模式化解抽象难题
在《机器学习基础》课上,张俊丽、彭娟、罗丹三位老师组成的课程组,精心打造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闯关测试。从 “KNN算法闯关” 到 “模型评估知识测试”,再到 “线性回归概念挑战”,每一关都围绕核心知识点展开。每个测试题库包含30道题目,系统每次随机抽取20道,并设置限时作答,在保证全面考查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欲。
游戏化机制的引入,成功将枯燥的理论转化为一场场引人入胜的探索之旅:
即时反馈:每答一题立即显示对错,强化理解与记忆;
进度可视:清晰展示闯关进度,学习成果一目了然;
称号激励:通过荣誉称号系统,持续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限时挑战:计时功能锻炼学生在压力下的思维与应变能力。

学生反馈显示,这种创新教学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原本觉得KNN算法很抽象,但通过闯关游戏的形式,我不仅记住了核心概念,还理解了不同距离度量方式的应用场景。"
——统本数据2304班杨柯
"限时闯关模式让我们在紧张刺激中巩固知识,比单纯听讲记忆深刻多了!"
——统本数据2303班吴小凡
"最喜欢的是称号系统,为了获得'王者称号',我主动预习了课程内容,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统本数据2301班薛佳妮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测试界面均由AI技术自动生成。教师仅需设定核心内容与规则框架,AI即可自主完成界面设计、交互逻辑乃至响应式布局,真正实现了“低技术门槛、高教学价值”的创新实践。
AI作为教学创新的催化剂,这一探索生动展现了AI在教育场景中的独特价值:
效率跃升:将教师从重复性的技术实现中解放,更聚焦于课程设计与内容优化。
个性化学习:通过随机出题与难度适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节奏与认知水平。
沉浸体验:游戏化机制显著提升课堂参与度,强化知识记忆与理解深度。
数据驱动:实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精准依据。
3
未来展望
数据科学学院的这次实践,正是“AI+教育”融合进程中的一个生动切面。展望未来,随着技术持续演进,以下图景或将成为常态:
内容适配化:AI 基于课堂答题数据、作业反馈,自动梳理学生知识薄弱点,生成针对性补充习题与讲解视频,无需复杂设备即可实现精准补漏;
工具普惠化:依托现有畅课平台,嵌入AI辅助功能,比如AI出题、专业术语智能释义,降低师生技术使用门槛;
互动常态化:AI自动将课程知识点转化为随堂小游戏、小组抢答题库,教师一键调用即可丰富课堂形式,用低成本方式持续提升参与度。
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知识的单向灌输,而是思维的碰撞、点燃与照亮。AI不会取代教师,但善用AI的教师,必将引领未来的教育。如今,这样的创新教学模式正在数据科学学院中悄然生长,为传统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