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3 浏览量:
《统计学》发展至今已经有 300 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文化成果,这些成果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学生了解这些文化成果,能够培养其历史情怀。因此,课程知识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如何有机的融入思政,让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自然契合,从而通过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政育人目标,是课程思政改革的重点工作。
一、课程思政元素设计
《统计学》课程思政整体设计的起点在于对思政育人内涵的深入理解和统计学课程性质和内容的深刻把握,以总体思政育人目标为引领,从四个方面做好教学设计,一是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内容;二是针对具体思政育人目标,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用“知识点切入+案例导入+挖掘德育元素”的教学方法,把思政融入课程教学每一环节;三是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拓展课程思政时空维度;四是灵活运用多种考核方式, 完善思政育人效果考核评价。
二、课程思政目标实施
《统计学》课程思政目标实施,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教、学、做相统一,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塑造,达成思政育人目标。
三、课程思政考核
教学评价是衡量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也是对课程思政“讲的效果”这一问题的回答。《统计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实施采用“过程性评价一终结性评价-全程反馈与修正”的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通过项目实践、课程互动等进行评价。结果性考核将思政教育元素的考核融入案例中,明确考核标准,而在期末考核中,则设计相应比例的课程思政题目并计入最终考核成绩。
统计学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组成 | 考核项目 | 考核形式 | 考核内容 |
过程考核 | 课上与课下学习表现 | 课堂出勤率;“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参与积极性;课程案例的讨论 | 政治认同、社会责任感、国情民生关注等 |
作业及测验 | 团队作业;客观题目;案例分析题目 |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国情民生关注、科学精神、团队合作等 | |
结果考核 | 期末考试 | 主观和客观题目 |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科学精神等 |
四、外部推广
团队申报校级首届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征集大赛获得优秀奖,申报“大数据背景下的经济统计学专业转型发展研究”等4项科研项目,并以此发表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策略——以“导数的概念”为例等学术论文8篇。
2022-2023年重新修订《统计学》教材,将课程思政案例进行整理融入修订版教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