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0
浏览量:
“数管星青年 榜样耀未来”是通过树立榜样力量、传递青春价值、营造良好氛围,持续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Part 1.
当勇气照亮迷雾:
竞赛成长蜕变记
当踮起脚尖奋力靠近太阳时,全世界都挡不住那束耀眼的光。从懵懂新生到全能学霸,从图书馆到志愿现场,有限的时间可以解锁青春的无限可能。
初入竞赛团队时青涩的模样仍历历在目。作为项目组唯一的大一新生,当组员们用晦涩的专业术语碰撞思维火花时,只能沉默地缩在会议桌角落,试图跟上集体的节奏。
备战真实项目
为了尽力理解五十页天书般的项目报告,几万字的论文反复阅读,也渐渐地形成了清晰的逻辑网络和思维框架;能力不足便一遍遍查找相关的资料,虚心请教有经验的学姐。终于这般的努力与上进心获得了项目负责人的关注,竞赛的齿轮就此转动。
后续参与各类竞赛期间,已经记不清修订了多少次方案,几乎每天都在熬夜优化项目,才最终形成可落地的技术框架。但当自己亲手接过获奖证书的那一刻,突然明白了成长的起点往往始于这样微小的勇敢。所幸当初抓住了那份悸动——原来所谓“不可能”,不过是没被勇气照亮的迷雾。
荣誉证书与获奖证书
Part 2.
从焦虑到顿悟:
如何平衡竞赛与学业
大部分新生都曾有过那样的焦虑:竞赛与学业真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吗?直到将竞赛求知钻研的精神融入日常课程的学习,用建模思维解构数学难题,才发现知识本就是流动的星河。那些让竞赛几乎占据专业课复习时间的日子,教会我们最高效的时间管理不是切割,而是互通——让每个领域的收获都成为支撑彼此的经纬。
最值得分享的成长密钥藏在那些微小却坚定的坚持里:为了不错过老师的每一个推导细节、每一次思维碰撞,坚持每节课抢占第一排的“黄金C位”,这种“沉浸式听课法”让知识吸收效率翻倍。课上的专注也在期末时显现出惊人回报:翻开密密麻麻的笔记,重点、例题、甚至老师随口提到的拓展方向都清晰可循。那些被戏称“卷王行为”的坚持,最终让成绩单上的数字自己开口说话。
而真正的蜕变,往往始于某个瞬间的顿悟:发现课后追着老师提问的十分钟,抵得过自习两小时;把竞赛中用到的思维导图法迁移到复习中,让庞杂的概念自动归位。这些细碎的时刻最终拼凑出一条快速成长的暗线——优秀从来不是突变,而是每天把普通的事做到极致后,时间给的惊喜。
管理学重点笔记
学习场景
Part 3.
在责任担当中破局:
非线性成长轨迹
在西安欧亚学院这片沃土上,每一个探索的脚印都会被珍视。学校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志愿公益资源。从搭建参访企业交流的桥梁到守护西安马拉松赛道,在三万跑者踏破晨光的震撼中读懂责任;从社团萌新半年跃升项目组长,在团队协作中淬炼领导力——通过实践锤炼能力,在服务他人中实现自我成长,那些看似微小的坚持终会铺就蜕变的阶梯。
参访企业+西安马拉松志愿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Part 4.
从实践项目到外出参访:
数管人独有的成长加速器
勇敢不是孤注一掷,而是知道有整个专业导师团作后盾的从容前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具有开放多元的培养体系,那些实验室与机房永远亮着温暖的灯,导师办公室的门永远为好奇的叩响敞开。在联合工作室第一次接手二手车交易分析项目时,当导师带着学生团队参访行业高端论坛时,真实数据案例变成课堂分组课题,知识便从书本流淌进产业脉搏——这或许就是数管专业“前沿开放”最生动的展现。
全班参加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论坛
Part 5.
攀登者的顿悟:
真正的成长是张弛有度的飞翔
压力与疲惫总需要出口,而答案往往藏在自然里。习惯用脚步丈量山川湖海,用镜头定格晨露与晚霞。当站在峰顶俯瞰云海翻涌时,那些曾让人辗转反侧的学习压力,突然变得如羽毛般轻盈。
大自然是最睿智的导师——它教会我们既要像翠竹般坚韧向上,也要懂得在溪畔静听花开。那些为竞赛熬过的夜、为课程学习流过的汗,都需要在松涛鸟鸣中得到疗愈。真正的成长从不是压榨式的奔跑,而是张弛有度的飞翔。
自我户外挑战
青春没有标准答案,唯有以热爱破界,方能拓出万千可能。回望从竞赛峰顶到实践密林的成长轨迹,最庆幸的是握住了西安欧亚学院递来的橄榄枝——这里有把晦涩理论化作阶梯的导师、有并肩作战的同伴、更有让每个奇思妙想扎根结果的沃土。
金秋九月,期待在西安欧亚学院银杏纷飞的林荫道上,与学弟学妹们共同书写下一个破界成长的故事——毕竟在这里,每个勇敢探索的脚印都将被春风托举成创新的翅膀。
金秋的欧亚校园